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

第四章怎麼寫?-- 2

在進行書寫第四章的過程中,面臨以下問題:
1. 不熟悉研究的語言,以看起來覺得是專業的?
2.內心有些概念浮出,但並不知道怎麼樣說清楚。
3. 訪談的逐字稿,像是一大片海洋。而我要如何抽取資料變成重要的概念。


剛在斷斷續續書寫的過程中,發現不熟悉書寫的語言與結構,讓我有一種被丟在一個陌生的地方,但我不知道我可以做什麼?我不可以做什麼?讓自以為不喜歡被約束的我,有一種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感覺。我才發現,我是如此依賴框架而在其中安全的玩樂。


剛重新翻開《研究論文寫作》一書,翻開其中關於扎根理論研究發現書寫的文章。發現,如今閱讀別有一番風味。在這之前,我參考了指導教授指導學生的以扎根理論研究法的論文,嘗試以他的論文作為模仿藍本,但在看過兩本關於研究引導書寫的書籍後發現,質性研究的書寫方式其實可以很多元與開放。


如果要未來給學弟妹建議,我會建議他們,先把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?》、《研究論文寫作》作為論文寫作的主要參考,而非固定研究法的專書(我曾閱讀《建構扎根理論》、《質性研究概論》,以及曾翻過幾次的<contstructiong Grounded Theory>, < THE SAGE handbook  Grounded Theory>)。主要原因是,前兩本做導讀性的說明,雖然在第一次閱讀時我並無感覺到差異,但在現在,我了解不同專書的作者對於扎根理論的定義與其操作過程均有差異,就以當初芝加哥符號學派出生創立了扎根理論的 Glaser & Strauss,在後期對於扎根理論的資料分析方式就有不同的立場。我在初次閱讀,後來閱讀,也是大略性地看過,而主要想把工具性的執行方式習得,但目前在第四章中,才發現自己對於扎根理論研究方法概念的薄弱。


在閱讀了《研究論文寫作》pg358-365後,提醒我:不要參考學長那種寫法也可以(我真的模仿得很痛苦)。在範例說明中,用了兩個優秀博士論文的寫作範例,可以發現,其實書寫的文字並非艱澀的學術語句,兩種寫作方式都各具特色。我知道,我現在對於此論文或學術文章的書寫方式都處於學走階段,應該想清楚我傾向那種書寫方式較為適宜。


基於我閱讀中的理解:
(一)Strauss & Conbin(1990)面向分析模式。
1. 闡明何種模式的扎根理論(真的要搞懂,不要學長姐說用什麼就是什麼)以及書寫方式為何。書寫首先說明核心類別,再就次類別做延生說明。

2.使用圖來呈現,脈絡、核心類別/條件、介入變項、策略以及結果。(這與我所閱讀的《質行研究概論》所提及的書寫方式是一致的,但在參考論文中卻沒呈現的書寫方式)由於我的類別已經抽出,而當我把這面向分析模式對比我的抽出理論假設時,其實能讓我的理論假設更清楚呈現。(所以,我花了三天書寫的第一節結果,需要再做修正)


(二)Glaser & Strauss(1967)模式
似乎是比較自由的書寫方式,首先會先說從訪談中獲得的組要主題(這邊使用主題,上一個模式使用類別),而此主題與下列的問題組織。本範文,舉例的是「過程﹣﹣學習如何發生」,讓我學習到的是,在描述過程中,研究者用直接的語言說明,類似報道的感覺。

而我亦發現,研究者使用「導覽」的方式呈現分析結果,再進入詳細補充的書寫方式,更能說明其中意義。



嘗試回答目前的疑問:
1.書寫方式,除了參考指導教授指導學生之論文外,推薦參考《研究論文寫作》中不同研究法的書寫範例。主要了解除了某一種寫作方式外,亦能多了解不同的寫作方式為何。在模仿的過程中,我會傾向注意一些常用學術詞彙:概念、類別、參與者、本屆討論引發、本研究所匯集的訪談資料中,比類別包括... 這類型的詞彙量需要加強。

2.目前我又把我的第四章第一節的概念想做修正,期待星期三meeting前能夠完工。會傾向使用Strauss & Conbin的面向分析模式去整合。

3.就先用 Strauss & Conbin 的概念去整合。直接把研究問題寫在章節中,以試著扣著問題去回答。



論文書寫,也是一種書寫,質性研究也是一種創作。
先學習、尋找楷模模仿,探究、摸索一下。



1 則留言:

leo 提到...

您好,我正煩惱如何進行紮根研究法,可以提供建議與指導嗎?
新手徐zxcv8888@hotmail.com